春节专题|春节民俗|新年专辑 → 七彩空间
短信拜年不给对方造成打扰
     这两天清晨一开手机,就会有一大堆祝福的文字带着笑“声”笑“脸”笑话,从手机里喷涌而来。倘若手机开着,它们还会随时随地蹦出来,祝福祉,道平安,这便是近些年陡然兴起、方兴未艾、愈来愈热的短信拜年了。如今岁时,只要有部手机,一准会接收到拜年的短信。眼瞧着中国人的手机朝着人手一部突飞猛进,短信拜年便潮水一般涌入年的生活。
然而,短信拜年和任何新事物一样,也会受到质疑或非议。比如指责这种拜年方式不像传统的登门拜年,人不见面,几句话就了事,是不是太随意、太浮浅、“把年俗粗鄙化”了?不如登门拜年更有人情味儿。
其实,人们用短信拜年,并不影响登门拜年。我们总不会给父母长辈也发个短信拜年吧。对于至爱亲朋、儿时挚友、交情较近较深的人,一定还是借着假期回家过年的好时机登门看望,亲近亲近。短信拜年不会成为登门拜年的绊脚石。相反,短信拜年倒是可以极其方便地对身在异地的亲友们表达关切。再有,便是随着全球化,人的关系网也在“全球化”。现今人的流动性大,交往多,一个人一年里新认识的人,比过去要多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天南地北,散布四方。过年时发个短信拜年,彼此加强联系,是现代生活的需要。拜年的本意是人情相牵;短信虽短,至少表示没把人家忘掉,还送上一份祝福。人间指定性的祝福一年只有两次,一次在生日,一次在年时。生日祝福是个人化的,过年拜年是全民共同的举动。人们每到过年,心中就一定会生出一种特有的感情——对生活美好的企望和对人间美好的情意要表达出来。表达需要方式。一旦一种方式得到公认,约定俗成,代代相传,就成为民俗,成为传统。风俗就是按照传统的共同的方式各尽其兴和各尽其情。在漫长的传统社会里,我们使用的是传统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当传统方式不再能尽情尽兴时,自然会找来一些新的方式。比如给四面八方的朋友发个短信,拜个年。
短信拜年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人们不约而同使用起来的。自古以来,风俗不会一成不变。年的特定情感不会变,但年的方式总在变。风俗不是制定的规则,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它也会自然而然地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一种需要,一种自发,一种情不自禁和顺理成章。短信拜年会不会成为新的年俗?这不好说,至少它已经加入到当今岁时的生活,并使我们的年多些色彩与快乐,以及新颖有趣的方式。
细想想,短信拜年原是来自手机拜年。手机先有通话的功能,后来才有短信功能。手机(通话)拜年是声音拜年,短信拜年是文字拜年。当今这两种拜年都被人们通用着。手机拜年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声音直接感受到对方真实的情感。特别是相隔两地的亲人或朋友,声音的感受就来得异常强烈。再有,对那些不识字或不善于文字表达的人来说,手机拜年更是必不可少了。
短信拜年的好处是,一、不给对方造成打扰,通话的铃声总有一种强加的意味,文字则静悄悄送到你的身边;二、文字的短信不会一掠而过,如果哪一条短信珍贵,可以保留在手机里反复看看,反复感受;三、中国人重要的文化魅力是方块字的使用。在一两公分见方的短信屏幕上,对文字的要求是句短字精而意味无穷,直率真挚又不失睿智。我更喜欢即兴写出的带点玩笑的拜年短信。它使我们传统的年增添了新的活力!
写到这里,忽然手机一亮,来了一条短信,打开一看,是一条别致的拜年短信。只一句话“翻开你心里中学时的相册,还能找到我的微笑吗?”下边署着一个奇怪的名字:大牙。初看没想起是谁。定心回忆,忽然想起这“大牙”是一个外号。人姓蔡,少年时的好友,曾经一起打球、钓鱼和读诗。外号总是比姓名更形象。于是刹那间连他的模样和神气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们已经30年不曾谋面,他居然还记着我。这使我很感动。他从哪儿得到我手机的号码呢?他现在哪个城市呢?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上给他回个拜年短信:“当然,每次都是看到你的牙就看到你的笑了。祝君牙有福,嘴有福,人更有福。大冯。”
多美妙的短信拜年呵!它可以瞬息间穿越浩瀚的时空,把心沟通。用短信拜年,挺好。
【返回】 | 【专栏】 | 【频道】
为您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