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空间·中华传统民俗
年是一道团圆的大餐年是一篇温馨的乐章
    今天是2014年1月20日(壬辰(龙)年十二月初九)距离春节(2014年2月10日)还有 20 天
片片雪花迎来了农历龙年最后一个节气——大寒。预计20日白天,中国北方大部地区降雪持续,但雪量不大,仅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雪。
  据悉,“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但气象专家表示,龙年冬天,前期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较强,气温低,比往年同期明显偏冷,进入“小寒”后气温有所回升,即便到了最冷的“大寒”,也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反倒比之前显得暖和。
年是什么?诗人说:年是游子思乡的港湾;年是母亲温暖的臂膊;年是一道团圆的大餐;年是一篇温馨的乐章。
年是一个传说的轮回。既是开始,也是结束;或者说,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没有什么节日能如过年一样让人们在团圆、祝福、欢愉的氛围下尽情释放激情;也没有什么节日能如过年一样最直接也最深刻地浓缩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图腾。它浓缩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明进程的丰富内涵,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包蕴着许多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的精髓。
时代在变,民俗也在变。除了那些悄然淡出我们视线的年俗之外,也有一些年俗日渐式微,正在慢慢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几千年来,中国的年俗文化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些旧的年俗逐渐消失,一些新的年俗不断产生,在旧年俗悄悄退出人们视线的同时,新的年俗也在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民俗学家这样说:这种变迁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外因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内因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
一、这些旧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
1、年画
而眼下不止是城市,就连年味颇浓的农村,年画的影子也悄然循去。最明显的一点是,年画缺少了载体。城市自不待说,现在农村的新房子从建筑到室内布置越来越趋于现代化。人们总觉得在新房子里贴上大红大绿的年画显得俗气,而年轻一代对于传统年画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文化认识上的反差,才使得年画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2、腊八扫房子
过年前扫房子是很多地区都有的传统。民谚有云:“二十四,扫房子”。《清嘉录》中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但通常打扫房子的时间并不固定在腊月二十四,因各地的风俗不同而又有所变化。西北地区就习惯于在农历腊月初八打扫房子。
腊八扫房子的工作通常是由一家主妇率领全家老小来完成的。腊八要早起,先用杂粮煮腊八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吃过腊八粥,家庭主妇就开始打扫房子。家中的所有家具都要移开,以便清扫平时难以打扫到的卫生死角。在农村通常是用新扎的高粱扫帚扫房梁、房屋四角、墙壁,用芨芨草大扫帚清扫庭院内外;而家中的桌椅器皿则用鸡毛掸子来扫除灰尘。腊八扫房子不仅仅是清扫家庭居室,还包括厨房、仓库、牲畜棚圈等。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洒扫庭院,清洗各种器具,将各种物件都倒腾出来做重新的规划。清洁工作中拆洗被褥窗帘、擦窗户等是重头戏。
女主人会用一整天的时间将所有的被褥都拆开清洗,男主人和孩子们的任务是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擦得不染纤尘。这些天里,每家的庭院都挂满了晾晒的床单衣物,每一个庭院都散发着洗衣服的清香。人们不仅将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自己过年创造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而且也为同样劳作了一年的牲畜们创造出了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
当然,腊八扫房子作为一项民俗,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尘”和“陈”谐音,故“除尘”又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寓意将一年中不愉快的事情全都一扫而光,期盼来年会有好的运道。另外,“灰”谐音“秽”,春节前打扫灰尘有扫除污秽,除邪避秽的意思。在农村,要是谁家扫房子工作落在别人家后面或是做得不彻底,是会被邻里笑话的,这家的女主人也会被看做是懒惰的人。而作为腊八扫房子象征的鸡毛掸子又因为谐音“吉”,寓意吉祥如意,从而被视为镇宅辟邪的吉祥之物。
3、办年货
农历的新年历来是中国人眼中的大事,所以在过年之前总要进行很多的准备工作,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等,这些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因为是准备过年之用,故统称“年货”。
其实,办年货的风俗由来已久。据清朝《京都风俗志》记载,“(腊月)十五日之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红楼梦》也有贾府置办年货的记载。自古有“年货之盛莫过京都”的感慨,北京年货,大致可分饮食、衣着、迷信、玩耍、点缀等几类。而每一类又可以细分成许多不同的小类。与花样百出的北京年货一样,西北年货也注重衣食玩乐,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西北年货中生活用品居多。有来自南方的纸张、竹器、瓷器、布匹等,也有本地的水果、蔬菜、肉类等。家家户户在年前购买大量的肉类、蔬菜,留作过年来吃。家中坛坛罐罐,蔬菜成捆保存是生活丰裕,来年生活有余的象征。当然,用来祈福迎禧的迷信用品是绝对不能少的。如敬神祭祖用的线香、祈求丰顺的年画、辟邪禳灾的门神、祈福报安的纸灶王、招财进宝的“门帘嵌子”等。娱乐用品永远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也是制造春节气氛的重要部分。炮仗、糖人、雕葫芦、拨浪鼓、太平鼓等让整个街道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货已经变得简单而随意。生活用品少了,精神娱乐产品多了。“过去过年办年货可正式了,买的东西也多。现在生活好了,过年就图个喜庆,随便买点儿东西就行。”2月4日下午,记者在皋兰县西岔镇采访时76岁的张树元老人这样说。“以前人们在过年时办年货要专门跑市场,一下子给家里准备很多东西,主要是东西少,吃喝用度都得考虑到。现在不一样了,什么东西出门就能买到,置备那么多也是浪费。”张树元说。
信息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