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空间☆人世百态
1980年代压岁钱顶天不过是5元

1980年代压岁钱顶天不过是5元
见最多的,自然,是第三套人民币。
   那时,一个孩子接触度最高的钞票,是一角面值。1980年代初,我记得春节给姥爷拜年,压岁钱顶天不过是5元——可以做我上学一个月的午饭饭资不止。那个充满力量感的图像,就此一直深印在我脑海中。如果是10元钱,拿在手里,恐怕会觉得烫手,出去花,店主见是孩子拿着,都不见得敢收。
   一角钱是“62年棕色版”,印象最深的,是正面图案。后来,我总是想起那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有同学神秘兮兮告知,这钱是有暗记的:正大门右侧第六与第七根栏杆之间的上端有字母“A”,“A”下有一个“。”细看,果然。
   还有一分纸币,正面是汽车。因为长期使用,一直以为这是和第三套一起发行。后来才知道,一分纸币,属于第二套人民币,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版。
   面值最小的人民币,也不能忽视。毕竟,1984年前后,在火车站广场书摊上租一本小人书,也不过2分钱。
第四套人民币出来后,一分钱纸币慢慢退出流通,却并没有从日常生活中隐匿。后来,在很多饭店里,可以看到用这套金黄色的、最便宜的纸币,巧妙折成的元宝或纸船,颜色吉祥,却也花不到几个钱。
  那是1987年4月,我已经初一下学期。还能清楚记得,身边所有人,都对新版人民币充满了好奇。直接诱因,是第四套人民币中的百元大钞,也就是所谓的“老人头”。建国三十多年中,这是第一次有领袖人像登上人民币,并且是以集体群像的方式。而小百姓虽然毫不了解,但都知道一个“大”。要知道,这比之前最大面值的十元币,整整“大”了十倍。可以起一套房子的万元数额,忽然间用一叠百元就可以应对。而一张百元,在1987年的物价,可以吃上三百天的午饭。人民币的面值,本身就像有了魔力。
  然而魔力迅速消退,很快三五毛钱就不足以吃一顿饱满的午饭。物价迅速上涨。我还记得,一位舅舅在第一次看到新百元钞后,充满热情,又失魂落魄地拍了一下大腿,说“钱毛(贬值)咯,钱毛咯!”
   第四套人民币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已逐步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第五套人民币来了。最大面值的人民币,忽然和最小面值、即将被新“大额钞票”挤出历史舞台的一分币,在时间链条上跳起了圆舞。
最近几年,对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市民来说,钞票和钱包可能已变得陌生。对我个人来说,除了在钥匙包里放一张百元钞以备急用,其他时候,可以完全不必携带现钞——包括在菜市场。事实上,我那张备用的百元钞,已经有半年没有动用。

信息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