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医学常识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症状即蜂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又叫风湿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它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各种病因损害而出现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了面部肌肉功能的障碍。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骨性面神经管狭长,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一旦面神经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中医的看法是,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脉,导致经脉气血弊阻不畅,面部经脉经筋失于濡养,以至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病。此外,脑基底部炎症(结核性、化脓性或梅毒性)、脑瘤、颅底骨折及新生儿颅嵌术损伤也能引起本病。
一、 临床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通常发病突然,患者往往是夜间受了风寒或潮湿,次日即发现一侧(双侧很少)面部表情肌瘫痪,面肌松弛,额纹部分或全部消失,睑裂变大,流泪不止,眼睑闭合无力,闭合时露白睛,病侧鼻唇沟变浅甚至消失,嘴角低垂,并向对侧歪斜,说话漏风,长流口水,实物停留在患侧齿颊之间,不能下咽。患者感到很不舒适,并且不能做抬眉、皱额、鼓腮、露齿等动作,一般无头面部疼痛,眼球运动和面部感觉不受影响,很少发热。上述症状就是典型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但必须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区别开。中耳炎所致的面瘫会有耳部症状,有舌前味觉障碍;脑膜类所致的面瘫,在急性期有颈项强直、发热等症状。还有一种叫中枢性面神经瘫痪,往往是脑部其他严重疾病,如脑瘤和脑血管病等,应当与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区别开来。
二、 蜂针疗法
祛风、散寒、通络与消除炎症是治疗此病的关键。蜜蜂蛰针一般只有1.5mm,不会超过2mm,蜂针刺入穴位类似针灸法的毛刺和浮刺,可以激发经络,促进卫气,布散营气运行,能使气血流畅,经络通畅,病邪外泄,收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和祛风散寒的功效。临床试验证明,蜂毒的多种组分有抗炎作用,可直接抑制炎症,抑制肿胀。蜂毒多肽的抗炎能力比同剂量的氢化可的松强100倍,是水杨酸钠的2倍。蜂毒的有效成分通过刺激垂体前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释放更多的皮质激素,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蜂毒能限制白细胞移行,限制炎症的局部反应。可以说,单凭蜂毒的药理作用就足以消除导致面瘫的神经炎症,更何况病变部位注入蜂毒引起局部红肿温热,所产生的温灸样效应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使体内炎性代谢物及时排除进而消除组织间和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或排除血引发的肌肉痉挛,加速面神经传到功能的恢复。蜂针疗法集针(蜜蜂蛰针)、药(蜂毒)、灸(蛰后局部红肿反应)三者于一体,一针多用,一针多得。运用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消炎功能的蜂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真可谓对症施治,切中要害。
三、 典型病例
1、 李先生,34岁。一天晚餐酒醉后和衣而卧,受了风寒。第二天起床便感觉左侧面部发紧,左眼不断流泪,眼角下垂,眼睑闭合无力,嘴角歪向右侧,说话漏风,长流口水,不能抬眉、皱额、鼓腮和露齿。经县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部神经瘫痪。吃了医生开的西药无效,转而采用蜂疗。试针之后,依据病情选定左侧颊车、地仓、下关、攒竹和合谷五穴轮流蛰刺,每天1次,每次3穴,每穴1针。蛰刺4次,患者左脸发热、发麻,不再流泪。七天一个疗程结束,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不适症状消除,再去医院检查,体征均已恢复正常。
2、 陈女士,52岁。2007年冬因冒着风雪去赶集,回到家发现右侧面部有些麻木,过不多久便出现很多症状,右眼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口眼歪斜,饮水漱口时口角都要漏水,进食时食物停留在右侧颊齿之间不能下咽。县医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她选择了蜂疗,试针后依据病情选定右侧的颊车、地仓、下关、攒竹、合谷、夹承浆和丝竹空八血轮流蛰刺,每天1次,每穴1针。开始三次每次蛰刺2穴,以后逐次增多。治了两个疗程,共14次,用锋80只便治好了她的面神经麻痹。
【返回】 | 【专栏】 | 【频道】
养生保健知识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