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家庭医生 -健康养生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气
     不“上火”=不生病
中国字中“病”字的结构,清楚地昭示了“上火”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病”字下的“丙”字,在天干中和“火”、“心”相对应。
选择与火相对的丙,而不是与木相对应的甲或者乙,在文字中图解疾病,可见古人眼中的病大多与上火难脱干系,疾病是各种原因“引火烧身”的结果……这个看起来通俗、感性的认识,在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那里被成功地理论化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种“阳”永远大于“阴”的人体生理状态,不仅保证了运转生命的生机,也提供了人类上火的可能。怎么将这个“阳”、“气”,或者叫生机,调节到只温煦生命而不耗竭生命的程度?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创立了各种学说,只为了把握“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主旨。
曾经有研究者对那些长期风餐露宿、粗茶淡饭的高僧做体检,发现那些体现常人健康的化验指标在他们身上并不合格,而他们却比指标合格者更能健康地享受天年……这个结果不能不从清素的饮食、简单的生活方式、安静的心态去解释了。而这三种要素,足以造就一种“不上火”的生活。现在的各种医学方法、保健方式也无非是想通过贴近这种状态来实现生命的延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通过各种医疗方式,帮助大家创造一种“不上火”的生活,又以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开窍、消炎、抗癌、降压、减糖、去脂等名词体现着……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气
“火”是人赖以生存的生机,就像万物赖以温煦的太阳。“火”在正常状态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阳气,保证着身体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转。
火力壮的人会衰老得慢,抵抗外邪的能力强,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及时侦察到癌细胞的蛛丝马迹……但稍有异常,“火”就成了消耗元气的罪魁。所以古代医家说:“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无“火”就没了生机,而人体上火就是消耗生机。在保火和去火之间把握一个尺度,才是高明的医师和高明的保健方式——去火既势在必行,又要谨慎从事。
有经验的老中医即便是去“贼火”,降“相火”,也懂得投鼠忌器,特别是选择性质苦寒的入肾经的药物时。因为入肾经的去火药,比如黄柏、知母,会影响到人体的下丘脑——性腺这个内分泌轴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性欲……而这也是影响人体正常生机的开始。
火是人体的生机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万物因为阳气而生,也因为阳气而死,不是阳气能置万物于死地,而是有阳气则能生存,无阳气就要死亡。
1.没有火力的血是死血
清·唐宗海《血证论》:“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气先脱,虽安必死。”
血是气的载体,推动血的是气,人的生命全赖于气。如果是失血但是气还在,虽然危险但还可以有生命,至少留有一线生机,血可以慢慢地长。如果是血虽然没伤,但气已经脱了,虽然看似安全,最终必死。
本书的主旨是要推崇一种“不上火”的生活,而和平、正常之火却仍是人之生命必需,不可缺的。这和平之火就是阴阳中的“阳”、气血中的“气”,它的重要性明代名医张景岳给过定论,所谓“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阳气就是人赖以生存的火力。
大约5年前,我陪发明“排毒养颜胶囊”的姜良铎博士到北京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去会诊一个脑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姜博士是中医内科专家,擅长处理这种高烧、昏迷的危重病人。
那病人做了开颅手术,已经把脑子里出的血取了出来,但始终昏迷,高烧,神志不清。我们去的时候,他手术刀口的血迹还在,但翻在缝合线外的皮肤干枯了,变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伤疤。姜博士看了看病人状况,不乐观地摇头说:“元气不行了,没火力了,气血双虚呀!”一起会诊的协和医院主管医生有些不解:“这个病人刚刚化验的指标都还正常,并没有贫血的迹象。”姜博士指着病人的刀口和耳轮说:“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体不能用,你看这里,都干了……”就在姜博士会诊后的第三天,那个病人带着一个都没有少的血细胞去世了。
这就是中医的理论。只有血,即便血细胞一个都不少,血色素充足,指标合格,但只要没有气,血就不能被利用,人也就没有生机。就像唐宗海所说“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这个气就是人体的“火”,就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就是生命必需的能量。人活着必须有能量作保证,各个器官组织才能行使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火的作用,中医对火更正规的叫法是“元阳”、“阳气”。
“元”是最初、最根本的意思,“阳”是人体的能量,元阳、阳气就是人身最根本的能量、最根本的动力,是它推动着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的运转。
2.人身无火犹如天空失去太阳
《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身之于阳气,如同天空之于太阳,人身失去阳气,寿命就不能长久了。天空有太阳才有光明。
中国文化中有“阴”和“阳”的概念,中医尤其讲究这个。“阴”是指有形的、冷的、暗的、静的东西,具体到人体,就是血、精、津等等。而“阳”是指无形的、热的、明亮的、动的,具体到身体,则是器官、组织的功能,也称为“阳气”。
在阴和阳之间,中医乃至多数中国人都更重视阳,也就是更重视人体的火力。
信息推荐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搜索营销 | 设计学院 | 中医养生 | 养生保健 | 节日祝福 | 民俗文化 | 奇闻趣事
建站知识 | 人世百态 | 网站导航 | 传统节日 | 搜索热点 | 星座运势 | 趣闻轶事 | 祝福的话 | 短信大全
© 2023 QicaiSpace.Com